登陆 注册

养成教育论文(试论养成教育的意义)

友优资源网 2021-12-25 11:45:07 774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学生习惯行为习惯

关于形成性教育的论文(关于形成性教育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一,培育教育的意义

(一)形成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总之,就是养成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备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爱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习惯等。”“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也强调,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二)养成教育是“德智体”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是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和儿童生长身体、增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的德育,更多的是培养教育。”

(三)培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欣赏美”。学生的一切素质和技能都是习惯,习惯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素质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教育。

(4)养成教育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顽强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种下一个行动,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在某些神经系统中拥有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不断增值,人们一生都在享受它的利益。”通过一个微妙的习惯,一个人经常可以瞥见自己的思想、风格、道德或文明。毫不夸张地说:习惯决定命运,现在决定未来。中小学形成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和卫生习惯等。同时,学生养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养成教育可以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第二,发展教育原则

(1)基本原则。养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训练,是儿童生命发展的基础。学生的好习惯是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基础。

(2)诚信原则。养成教育是对所有学生和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培育教育,必须优化整体教育环境,注重整体效果,教育集体中的个体,通过教育集体来教育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3)针对性原则。养成教育主要以教育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克服缺点、坚持优点、纠正不足、发扬优点为目的。养成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4)主动性原则。好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信和自律,培养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对高尚人格的渴望和对人生最高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积极发现自己的弱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作用。

(5)效力原则。习惯养成重在效果,要不断总结提高,采用多种方法引导,才能取得实效。

(6)长期原则。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巩固、不断把握,让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的工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

第三,培养教育的方法

(一)合理引导。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育人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有意识地从事活动,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和需要。通过校会、晨会、班会、团队活动、新生入学教育等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小学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环境指导。校园环境在展示、陶冶和感染学生良好习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美丽的环境是良好教育的催化剂。苏姆林斯基曾强调,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要美观,让学校里的每一块砖、瓦、草、树都能有教育功能。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学生得到愉悦舒适的享受;有树有花的校园会让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欲望。实用美观的物质设备,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愉悦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气质,激发他们的美感。因此,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优美整洁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3)系统指导。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和成就感显著增强。一方面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我觉得受到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一系列适合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如《学生日常常规》、《学生学习规范》、《学生礼仪常规》等。,根据《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同时,要加强实施和监督,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4)活动指导。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来源于老师的培养和引导。”好习惯不可能是自发的。他们必须得到指导和训练。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是培养教育的训练场。在这里,学生可以纠正自己的自知之明,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学校要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国旗下系列演讲、重大节日、丰富多彩的班级团队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群体的温暖,并在活动中不自觉地被良好的行为习惯所感染,从而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5)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有效地看到、信任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树立优秀榜样、评选“优秀团干”“校园十佳”“学习榜样”等。用这些例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学校形成“赶超第一”的风尚。另一方面,教师行为模式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模范行为是促进学生道德实践和行为模仿的人格力量。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培养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最生动、最形象、最鼓舞人心的教育。因此,学校在重视学生教育培养的同时,应强调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师的外貌、举止、遵纪守法、关心学生等方面,学校要有明确的要求。

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