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痘痘(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湿热痘痘)

友优资源网 2021-12-18 14:05:14 188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湿热痘痘体质

大家好,我是@三好中医,每天和大家分享中医治疗和疾病预防的知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湿热体质,尤其是南方人,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湿热体质呢?湿热体质应该如何治疗?有什么食疗方法吗?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今天让我一个一个的告诉你答案。

湿热

先来湿热体质测一测

1.你觉得脸上或鼻子油腻或发亮吗?

2.你容易长痘痘或者皮肤生疮吗?

3.你觉得嘴里有苦味、口臭或异味吗?

4.排便后有没有大便粘稠,大便不可解,肛门灼热的感觉?

5.小便的时候,是不是尿道发烧,尿黑?

6.头重脚轻的你经常觉得困吗?

7.你经常脾气暴躁吗?

8.你觉得出汗还是发臭?

9.你的白带是黄色的吗?(女性)

10.你的阴囊潮湿吗?(男性)

同样,如果你长时间遇到任何3个以上的症状,基本上可以确定你属于湿热体质。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影响,尤其是30~45岁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属于“土”的年龄组,体内湿气重。

夏秋是中医称为“长夏”的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当内外和谐时,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五行是相辅相成的。

湿热体质详解密

发病机制:

湿热体质,分开来理解。

湿度,俗称水湿,可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部湿度:由于气候潮湿,在雨中或潮湿的房间涉水,外部水分湿度侵入人体;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内湿: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如果身体虚弱,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太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内停”;而且脾虚的人也容易吸引外湿的侵袭,往往会阻滞脾胃,使湿内生,所以两者是独立相关的。

所谓热,就是一种热像。但湿热中的热与湿共存,或因夏秋湿热重,湿热合流侵入人体;或者因为长期滞留湿气,会长时间变热。

所以湿热两者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这就叫湿热同在。

常见性能:

具体表现因湿热部位不同而不同:

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在脾胃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在肝胆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在膀胱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在大肠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在下焦,则见阳痿、早泄、脱发等。

湿热痤疮和脱发

发病趋势:

湿热体质的人往往容易患以下疾病。欢迎大家坐好。

口腔溃疡、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石症、痤疮、疔疮、酒渣鼻、湿疹、牛皮癣、脚气、脱发、白带异常、宫颈炎、阴道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等。

湿热要怎么治疗?

治疗原则: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处方选择:

湿热的治疗首先要分湿重或热重。

1.湿热以中焦半夏泻心汤加下焦四妙散加减。

半夏泻心汤

2.湿重以祛湿为主,可选六益散、三仁汤、魏萍散、藿香正气散;

3.热密集以清热为主,可选连蒲饮、甘露消毒丸、火蒲夏玲汤、茵陈蒿汤;

4.无论湿重还是热重,都要加行气药,行气药是除湿的发动机,行气药是湿化的,如厚朴、香溪、陈皮、木香、佛手、槟榔等。

建立基础处方后,根据不同部位和症状选择相应的药物:

1.湿疹、疖子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鲜皮;

2.关节肿痛者,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

3.腹泻甚至痢疾者,加白头翁汤、地榆、葛根等。

4.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苦参。

5.若出现血尿、尿频、排尿困难,可加大蓟、白茅根、石韦、萹蓄。

6.脱发、阳痿、早泄者,可加知母、黄柏、何首乌、蜈蚣、升麻。

中成药的选择:

市面上清热利湿的中成药数不胜数,常用的有:十毒清胶囊、清热祛湿颗粒、龙胆泻肝丸、葛根芩连丸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症状使用。

注意事项:

湿热体质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管理,偶尔犯错可以原谅,但该避免的还是要避免,简单列举如下:

忌食辛辣肥甘厚腻、甜食、生冷、冰冻,如饮料、奶油、牛奶、酸奶、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忌食海鲜、狗肉、鹿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阿胶、鹿茸、燕窝、银耳等滋腻大补之物。忌食菠萝、榴莲、凤梨、荔枝、龙眼、芒果等湿热性水果。勿过度饱食。应戒除烟酒,因为烟酒是可以生湿生热的。

注意湿热的禁忌

此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快步走、爬山、游泳、打太极等。,有利于舒展四肢,因为中医的脾主肌肉,通过肌肉运动来调节脾胃的功能。

食疗配方:

热重:鸡骨草、地胆头、薏米、鸭肉500克、炖汤。

地头老鸭汤

偏脾虚:党参、白术、茯苓、鲜山药、莲子、莲藕200克、猪骨500克、炖汤。

莲藕猪骨汤

湿重:玫瑰、荷叶、陈皮、木棉、鸡蛋花、蜂蜜、开水代茶饮。

祛湿茶

总结:

以上是湿热体质的详细解密。对于湿热的治疗,要善于判断是湿重还是热重,然后根据症状确定病位。最后,我们应该选择相应的处方和药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评论或私信。

感谢阅读——我是@三好中医。如果你喜欢中医,请让我每天为你分享中医实用知识!

#问中医超级群# #超级健康群# @快问中医。

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