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苏宁和国美哪个好(苏宁和国美哪个靠谱)

友优资源网 2022-01-14 21:18:31 694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国美苏宁

苏宁和国美哪个好(哪个靠谱,苏宁和国美)

中国商报/中国商业网今年春节过后,国内两大家电零售商苏宁和国美以两种不同的姿态开业。苏宁集团董事长张完美退休,苏宁可能成为国有控股公司,从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提供商。刚回国的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磨刀霍霍,准备带领国美再次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苏宁和国美谁更胜一筹?

苏宁的148亿还能吃吗?

2月29日,随着一纸公告,苏宁股权变更的尘埃落定。深圳国资148亿元接手苏宁23%的股份,成为苏宁第一大股东。虽然苏宁在公告中强调张仍为第一表决权股东,苏宁未易手,但深市国资的进入能否解决苏宁面临的财务危机?

近年来,苏宁不断扩大零售版图,但代价是亏损逐年增加。根据苏宁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65.8亿至60.8亿元。此外,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苏宁短期借款28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分别为46.16亿元、62.48亿元和79.9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099.67亿元。

苏宁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二线城市规模扩张红利结束后,需要向下沉市场和线上市场增加。而已经进入转型深水区的Suning.cn,却未能持续发力下沉市场,线上扩张效果不佳。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由于a股市场利润红线和估值体系的约束,苏宁很难击败JD.COM等可以亏本扩张的对手;另一方面,其为线上流量而收购的项目,如Red Kids、Manzao.com等,大多没有带来业绩增量,反而消耗了有限的资金,最终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危险。不同的零售业态需要一定的经营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保持长期稳健发展。

据了解,苏宁在2013年全面实现互联网化。当时宣布线上线下同价,但众所周知,转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电商业务前期投入巨大,盈利周期长,会陷入补贴漩涡。而且,事实证明,苏宁的线下体验并不适合线上业务。近年来,尽管苏宁不断在线上业务上投入各种资源,甚至引入阿里巴巴作为战略投资者,但其线上份额仍低于JD.COM和阿里巴巴。

易观发布的《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天猫总成交额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的63.8%;其次,JD.COM市场份额为25.9%;第三,苏宁市场份额为5.4%。

竞争仍在加剧。在网上,苏宁本身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此前,JD.COM已经在家电市场上发力。去年7月,JD.COM还完成了对五星电器剩余54%股份的收购,正式将五星电器的线下渠道纳入囊中。如今,国美掌舵人黄光裕已经回归,苏宁网上又多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走过弯路的苏宁开始努力纠正偏差。现已回归“聚焦”和“创效”两大主题,卖枝卖蔓,聚焦零售主业,计划通过零售云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县镇市场和“云网万店”。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苏宁虽然获得了148亿元的资金支持,但只能解决短期困境,长期发展要求其保持现有市场份额,不被竞争对手蚕食。为此,苏宁已经在剥离其他资产,专注于零售业务。

国美18个月后“真的开心”了?

2月初,国美创始人黄光裕正式发布。2月18日晚,国美控股集团官方微信号发布黄光裕在高管会上的讲话。他特别指出:力争用未来18个月时间恢复企业原有的市场地位。

零售江湖的两大宿敌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十年前,黄光裕仓皇战败,离开了赛场。时隔十年,苏宁经历了骄横轻敌,从巅峰跌落,充满了危险。命运的装备把两个宿敌带回了同一个战场。

国美等了黄光裕13年,但黄光裕知道市场不会给国美留下太多时间。黄光裕究竟是如何在18个月的时间里收复失去了十几年的失地,追上无数对手的?

今年年初,国美App更名为“真快乐”App。作为娱乐和社交零售平台,它的推出承载着国美“家庭与生活战略第二阶段”的延伸、升级和落地。

2月26日,黄光裕亲自致电“真快乐”平台。可见重回战场的黄光裕,专注于娱乐零售赛道。同时,他向国美全体员工、各界合作伙伴和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发布,“我还不完美,我有你!多幸福啊!”这个信号影响深远。

其实不甘心的国美这两年动作频频。

据报道,2020年4月19日,拼多多宣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5月28日,JD.COM集团宣布战略投资国美零售,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1亿美元。

后面是拼多多和JD。COM投资国美,其实是国美的首创。在两笔交易中担任独家配售代理的华兴资本表示,国美当时的首要诉求是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搭建全渠道平台,而不是融资。

对于当时两者的合作,国美是坚决而迫切的。国美零售CFO方巍对媒体表示,拼多多和国美从开始到签约只有三天时间,JD.COM真正进入股权交易所只用了一周时间。

与拼多多、JD.COM联手,国美的方向非常明显——搭上电商轨道上的快车。当时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表示,“与拼多多、JD.COM达成合作后,我们几乎是中国所有头部供应商最大的零售渠道,没有悬念。”这意味着它在上游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从外部来看,国美在3C家电的地位可以丰富拼多多和JD.COM的品类,而JD.COM和拼多多的流量优势可以助力国美的线上转型。

不仅获得资金和流量,还需要人才团队。2020年8月,国美主要在线平台业务国美在线正式成立,并被任命为海龙(百度前总裁)CEO。不少接近国美的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这意味着国美将大力推动线上业务转型。与此同时,国美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涉及数十名集团高管的调动。

在今年年初国美集团战略发布会上,方巍表示,新国美将不再依赖过去传统门店的老渠道模式,而是进行“平台化”、“娱乐化”改革,将其发展成为本土生活化服务平台。其中,“平台化”是指基于线上平台的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可见,立志转型的国美,从内到外加速了创新。

早在2020年8月,方巍就公开表示,国美将争取在半年内大变样,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市场地位。

现在,黄光裕的回归和“回归原有市场地位”的目标,无疑会在零售行业激起更大的波澜。

未来谁会更好?

与十几年前相比,中国零售业无论是格局、发展趋势还是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主流电商平台也告别了sturm und drang时代,进入稳定发展区间——零售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数字化转型。

与传统的线下零售相比,电子商务在成本上有很大的优势。过去,以低价为主要竞争策略的苏宁、国美等传统家电零售商的优势逐渐变成劣势。刚开始的时候,电商和线下零售还是无所作为,但是2010年左右,电商开始不愿意利用线上网站,他们想凭借自己的优势攻击线下零售,建立领导地位。

国美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时间都做的不多,所以现阶段国美的工作就是先给互联网业务补课。既要把握行业大变革的格局,又要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海量流量中识别目标群体,精准、有针对性地将自身优势渗透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形成用户心智。

黄光裕的判断是: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创新是国美在风云变幻中开启新游戏的关键。这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作为线下实体业务的“巨无霸”,国美需要将30年来在全国各地核心商圈积累的资源进行流动和数字化。二是分化这些数字资产,这是升级后的“家与生活”战略,以线上为主,注重线上线下结合,结合自营和第三方供应链的生态。但最有意思的是,在差异化方面,国美细化并突出了“娱乐”属性。“娱乐”的载体是“真快乐”APP——从感知角度看,这是一个心情轻松的电商购物平台。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苏宁将积极核减不在零售主赛道的业务,并“关张斩之”。同时,将加快开放赋能,优化线下门店结构,推动快速移动供应链整合,推动物流网络结构调整。从张的发言中,很容易看出,从大的思路来看,苏宁应该变化不大。但在布局上,苏宁可能会改变原来摊大排档的做法,在几个重点业务领域利用有限的资源,从而巩固自己在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然后依靠几个重要的利润点来扭转现金流,以便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据业内人士透露,深圳国资阵营所属的深棉集团拥有少数免税牌照,与深圳国资合作后,Suning.cn还将在深圳设立华南区域总部,设立全球采购中心,完善深圳新零售产业布局。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6000亿元的奢侈品消费流向海外,而国内免税业务规模只有400亿元左右。按照流出规模,假设消费回报20%,也是千亿消费市场。

深交所国有股入股苏宁后,其有机会与沈飞合作,甚至不排除合并的可能。但是,拿着牌照很难扭转苏宁的经营压力,更何况苏宁本身还处于整合收缩阶段。有业内人士分析,从苏宁目前的零售业务来看,免税牌照对百货业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超市和小店没有影响。苏宁或许可以靠免税牌照生存一段时间。从长远来看,它仍然需要专注于零售业务,甚至切断它不擅长的零售业务,才能回到零售舞台的中心。

延伸家电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呈现新趋势。

国家家电产业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海涛认为,过去家电市场一直处于稳定发展期,但疫情打破了行业固有的平衡。尤其是渠道层面,过去多年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家电市场平衡,被线上市场的快速扩张打破。

如今的家电零售渠道虽然严重碎片化,但也步入了一个新的轨道,那就是线上线下双线融合。这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巨型渠道经销商,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批发零售一体化。同时也赋能了传统实体店,即利用线上平台为线下门店引流锁定客户。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线上和城市市场份额主要由JD.COM、天猫、苏宁等控制。,庞大的线下经销商群体要么成为电商的加盟商,要么成为品牌企业的旗舰店,那些还在单打独斗的显然要随波逐流。

此外,家电的品牌格局现在非常明显地释放出一种由寡头垄断主导的新局面。事实上,在马太效应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和商家早就意识到,未来的行业竞争将主要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一旦大企业控制了市场,给行业,尤其是市场和商家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放弃低价的激烈较量,转向价值修复。

在家电行业的寡头垄断格局下,并不意味着垄断市场,因为巨头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与此同时,以零售渠道和互联网公司为首的大量新品牌也将充当“鲶鱼”,搅动原本处于平静状态的市场格局。

站在零售市场新变化的拐点上,所有企业都应该意识到,这一轮品牌结构的裂变只是结果,其背后的原因值得业内人士深入思考和探索。(伊彦)

不容错过